上海市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项目
上海市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位于静安雕塑公园,由美国帕金斯威尔设计事务所(Perkins+Will)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设计,获得奖项包括:2014年中国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评价标识、2016年中国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评价标识。
项目概况
项目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510号
建设类型:博览建筑
绿色建筑星级:三星级
标识类型:设计标识+运行标识
设计单位:Perkins+Will、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上海科技馆
项目特色
上海市自然博物馆通过在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所涉及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可再生能源、材料资源、废弃物排放、运营管理等方面来分析、选择和策划本项目应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将目前可应用的绿色建筑生态技术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整合和集成,权衡确定绿色技术的适宜性规模及形式,提出了适宜在长三角气候的大空间博览建筑绿色技术集成创新体系。
本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如下:
一、可再生能源应用
(一)地源热泵系统
本工程地源热泵系统采用灌注桩埋管与地下连续墙埋管两种形式(其中地下连续墙又分为外围地下连续墙和地铁连续墙两部分),成为在市中心集约型土地利用下大型公共建筑采用地源热泵技术的范例。可再生能源制热占热需求比例为100%。
(二)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结合自然博物馆展馆采光天棚设置,同时兼作遮阳构件,直观深入的向大众普及了可再生能源在生态建筑中的应用。
二、立体绿化
(一)绿化外墙
东立面设置模块式外墙绿化,整体统一中形成有规则的穿插。此墙体界定了一个拱廊街道连接着城市街道和公园入口并且为办公区的窗户提供遮阳,同时此墙体延伸了公园的水平绿化到竖向表面,并代表了陆地的植物表层。
(二)绿化屋面
自然博物馆的绿色屋面在静安雕塑公园的包围下螺旋上升,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屋顶的绿化有助于营造观景平台的局部环境,增大人员活动区域。
三、一体化遮阳系统
(一)建筑自遮阳体系
(二)细胞墙外遮阳体系
(三)外窗可调节遮阳体系
四、自然通风与辅助通风
五、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
(一)侧向细胞幕墙的自然采光
(二)顶部天窗及细胞天窗的自然采光
(三)管道式导光系统
(四)室外LED灯光设计
(五)公共空间灯光设计
六、雨水收集处理利用系统
(一)雨水回收
(二)雨水处理
七、地下空间利用技术
(一)地下空间利用
(二)地下空间物理环境
(三)地下空间与轨道交通结合
八、结构体系优化和建筑材料利用
(一)细胞墙幕墙
(二)拉索玻璃幕墙
(三)清水混凝土墙面
(四)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
九、旧建筑保护利用
十、室内环境优化技术
(一)空气质量监控系统
(二)采光及通风优化措施
(三)污染物控制效果
十一、智能化监控及分项计量系统
(一)分项计量系统
(二)智能化控制系统
(三)综合能耗平台
十二、施工及运营管理
(一)绿色施工
(二)污染物排放控制体系
(三)资源节约制度
(四)能源管理激励机制
室外实景图
外墙绿化
屋顶绿化
细胞墙遮阳
可调节遮阳百叶 建筑自遮阳
太阳能光伏
太阳能光热系统 太阳能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