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绿色而设计
摘要:“设计的未来不在于过去,不为消费而设计,而是用最少的能源达到生命的最佳质量,这才是真正的时尚。”
人物简介:
吴志强
教授
博导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美
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员 同济大学副校长
“设计的未来不在于过去,不为消费而设计,而是用最少的能源达到生命的最佳质量,这才是真正的时尚。”
Q:为绿色而设计的理念来源于哪里?
A: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商品大量积压,引起设计教育的反思,我们是否要设计出更有生命力的产品?时尚让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它缩短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在一个又一个时尚流行的推动下,我们加速对物质和能源的消耗,离绿色建筑越来越远,于是,“为绿色而设计”的口号因此诞生。设计的未来不在于过去,不为消费而设计,而是用最少的能源达到生命的最佳质量,这才是真正的时尚。
Q:今天的建筑与过去相比有什么区别?
A:现代建筑在形态上超越了过去单一的方形结构,开始使用大量多维曲线,在计算机技术的影响下,汽车制造的数码科技运用到房屋的设计建筑中,所以建筑有可能挑战前所未有的夸张造型。越来越美的建筑并非只关注表象,通过模拟风能和光能,并加以精确的计算,现代建筑在夏季躲避阳光直射,制造对流通风,而在冬季吸收阳光,用物理的手段实现与大自然之间的能量交换。建筑不再是一个固体静态物,而是有生命的智能生态物。
Q:您如何以中西文明史的角度解析绿色?
A:首先引入一个实例,原始人类居住的山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场所,它有两个特点,最低程度破坏环境与最节省人力物力成本,两个方面不可或缺。希腊词根eco有生命之意,后形成分支,演化为economy(经济学)和ecology(生态学)两词。在汉语中“生”演化为“生态”和“生意”两个词组,生态和经济两个要素相辅相成才能实现人类生生不息。随着人类掌握更多技术,人们的建造行为不是为了节约成本而是获得经济利益,建造越多获利越多,它与最初的生命理论相违背。绿色建筑要再次回归生命的最初形态,花费最少的钱,得到最大的益处,实现生命的生生不息。
Q:古代建筑的哪些手法可以被绿色建筑所用?
A:古代建筑的智慧至今被沿用,最具代表性的是“人”形屋顶。中国大部分处于大陆性温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天阳光位置较高,冬天阳光位置较低。“人”形屋顶的大屋檐可以挡住夏季阳光直射,形成背阴面,减少进入室内的热浪。而在冬季又能将阳光最大限度引入室内,提高室温。当雨水落在“人”形屋顶表面,上半部几乎呈直角的弧度让雨滴加速向下,下半部逐渐平缓的表面则让雨滴像抛物线一样甩得很远,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防止房屋结构被雨水腐蚀。世博会中国馆的红色屋顶就是“人”形屋顶的现代演绎版,并在顶部隐藏了大功率发电机,夜晚制冰,在白天输送冷气,巧妙地利用了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