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绿色建筑规模化探索进行时
摘要: 在日益紧张的能源与环境形势下,上海的城市建设模式正在加快转型。绿色建筑作为建筑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措施,更是肩负着上海建设国际宜居城市、担当全国绿色低碳发展先锋的重任。
人物简介:
陈 宁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筑节能和建筑材料监管处处长
在日益紧张的能源与环境形势下,上海的城市建设模式正在加快转型。绿色建筑作为建筑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措施,更是肩负着上海建设国际宜居城市、担当全国绿色低碳发展先锋的重任。上海绿色建筑在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后,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标准规范、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技术进步和产业支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上海绿色建筑正逐步由单体建筑向区域规模化发展,相关部门也在加快制定上海绿色城区评价体系及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本市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推进力度不断增强。日前,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筑节能和建筑材料监管处处长陈宁接受了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上海绿色建筑》和《建筑时报》记者的专访,就近年来本市绿色建筑的整体情况以及下一阶段的推进工作设想作了全面阐述。
Q:早在2004年上海就诞生了我国第一座绿色生态办公楼 ,作为中国绿色建筑实践与推广的先行者,近年来,上海在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方面又取得了哪些成绩?
A: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绿色建筑的发展,历年来把绿色建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2014年发布的《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明确提出了新建绿色建筑、新建装配式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重点领域的发展目标。同时,《三年行动计划》的颁布,标志着上海的绿色建筑已经从过去的个别项目、自愿自发的建设走向了全面快速推进的发展轨道。
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累计已有297个项目(截止14年底168项,15年129项)获得国家绿色建筑标识,建筑面积达2600万平方米,加上还有约1400万平方米未获得绿色建筑标识,但已审图通过的绿色建筑,全市绿色建筑的实际面积总量已经突破4000万平方米。仅2015年,全市就有129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建筑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其中,二星、三星的绿色建筑占比接近八成。
同时,上海还创建了一批影响力较大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形成了良好的实践经验和工程建设的示范效果。目前,上海已有12个项目获得国家绿色建筑创新奖,其中有4个项目获得一等奖。此外,虹桥商务区、奉贤南桥新城已获得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称号,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申报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已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评审。
Q:上海的绿色建筑已经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为了进一步加强绿色建筑的推进力度,您认为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A: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感觉到还有不少薄弱环节需要加强。比如,绿色建筑的时效性有待进一步检验。目前已获得的国家绿色建筑标识多为设计标识,只有不到10%的项目获得了运行标识。那么,针对建成后的绿色建筑效率如何,我们因缺乏大量数据支撑而无法作全面解答。此外,绿色建筑的高效发展途径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整个绿色建筑的人才队伍以及先进技术集成应用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培育。
Q:针对上述存在的“短板”,上海将在下一阶段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A:“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为深入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及刚刚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届十次会议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和精神,目前,我们正在作相应的研究和规划。根据规划,未来上海将全面推进新建建筑的绿色化,推动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发展,加强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人才培养,并将建立法律保障体系,力争在2016年,通过立法程序将《上海市建筑节能条例》列入修订计划并更名为《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目前,建委和人大已委托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开展《上海市绿色建筑立法调研课题》。希望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提升建筑品质,打造宜居城市。
Q:这些推进上海绿色建筑发展的有力举措,您能具体展开说明吗?比如,如何做到全面推进新建建筑的绿色化?
A:《三年行动计划》已经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新建建筑绿色化的相应目标和要求,同时,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应更加强调绿色施工和绿色建材的应用,以及绿色运营管理。
为提升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水平,上海将进一步强调施工现场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的保护控制,在建设过程中着力推进绿色施工的发展,进一步探索建立绿色施工激励机制,将绿色施工作为招投标和文明工地评选的一个加分项。同时,以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创建为抓手,评选出一批绿色施工的样板工程,进一步普及绿色施工工法。目前,上海已经启动了绿色施工规范的编制工作,以期提升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
除了建筑本身和施工工程的“绿色化”,我们还将关注建材应用领域,建筑产品本身是否绿色,生产过程是否绿色。目前,根据住建部的要求,我们正着手研究制定上海市绿色建材评价标准和实施流程,逐步扩大绿色建材的应用范围,并支持现有建材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绿色制造水平。下一阶段,上海将重点开展节能节水材料和建筑室内环境保护材料、产品的绿色评价工作。
资源的综合利用也是推进建筑绿色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过去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到未来将重点推动施工现场废弃混凝土的资源综合利用,上海当前已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下一步将加快政策落地和实施。
此外,上海还将进一步推进绿色运营管理。上海市住建委已委托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开展课题,研究如何从过去注重绿色建筑的设计标识评价,向运行标识评价过渡,确保绿色建筑效应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来,让所有使用者能看得见。同时,将来对设计标识将不再进行财政补偿,只有获得运行标识的项目才能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
Q:从单体建筑向规模化、区域化转移,是目前绿色建筑发展的一大态势。请介绍下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优势,同时介绍下上海将如何加强绿色建筑规模化的推进力度?
A:推动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发展,首先,有利于整个区域建设的顶层设计,可以综合统筹地考虑空间布局、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
其次,有利于整个建设工程的有序实施。在整个区域的土地招拍挂阶段,就相应提出绿色建筑的建设要求,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要求建设方组织实施,并在建设过程中,在立项审查、规划审批、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验收备案等建设流程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按照绿色建筑的要求进行管理。
第三,有利于整个区域的规模效应的充分发挥。特别是在能源、水资源的统筹规划上,避免了重复浪费,降低了成本。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利用效用也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目前,上海的八大低碳实践区、六大重点功能区在探索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比如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和奉贤南桥新城都做到了绿色建筑全覆盖,其中,虹桥商务区的绿色建筑标识截至2015年年底已达43个,合计建筑面积400多万平方米,高星级占比超过七成,南桥新城的绿色建筑高星级(二星、三星)比例已占三分之二。
未来,上海还将在多个示范区的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即将发布的《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与上海自身的特点,编制绿色生态城区的地方评价标准。目前,已委托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等有关单位开展相关工作。同时,我们还将着手制定上海加快推进绿色示范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新建城区,特别是八大低碳实践区、六大重点功能区以及五个重点调整区域进行分类指导;并鼓励上述区域有条件的可先行先试,积极申报国家或上海的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Q:为支撑整个上海绿色建筑的规模化推广与建筑业的绿色化转型升级,上海将如何打造相应的技术集成应用体系和培育人才队伍建设?
A:上海正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我认为,一方面应发挥好其鼓励创新的政策效应,同时通过标准化加快创新成果的转换,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来加快创新。对于企业而言,在绿色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会有很多新技术、新材料需要创新地去运用。上海在实施绿色建筑的过程中,还有许多不适应的薄弱环节也需要企业在应用实践中提升能力加以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与完善绿色建筑建设的模式创新,从而形成最好的市场推动力。
同时,还要进一步发挥现有的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的监管作用。目前,上海已经对全市1500多幢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面积超5000万平方米)进行了用能监测。未来,我们将扩大信息采集面,丰富信息采集品种,把目前仅有的用电量采集扩大到节水节气等各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应用,目前已编制了能耗指南,下一步将编制能耗定额,促进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力度和能级;同时,结合旧区改造实践,积极探索在区域内的绿色化改造技术路径等。
对于“绿色人才”的培养,我认为,应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等个部门在注册人员、各类专业人员的培训、宣传、教育的作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但同时我们更应强调注重“绿色人才”在实践中的锻炼。因为上海已要求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所以,我们有这个条件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来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
Q:上海绿色建筑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已在推动全市的绿色建筑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十三五”期间政府对协会有哪些期望,协会又将被赋予哪些新的职责与任务?
A:作为社会组织,协会要承担起推动行业发展,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以后,协会更要发挥社会组织平台的独特作用。
目前,协会已经承担了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上海也是全国首个由社会组织承担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的城市。下阶段协会在宣传和引导工作上应由“硬件”宣传转化为“软件”宣传,特别是要加大行为节能方面的宣传力度。例如,去年“上海市市民低碳行动——绿色建筑进校园”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了,这项跨年活动由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承办,今年将由协会继续开展建立绿色建筑科普基地、问卷调研、征文征画和定期讲座等一系列活动。这就是非常好的尝试。其次要继续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今年,许多市级绿色建筑课题,包括绿色行业发展报告、由设计标识转向运行标识的研究工作、绿色规模化发展的推进工作等等均由协会承担,协会拥有广大的会员单位和丰富资源,为这些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也为广泛参与和广泛听取意见提供了可能。既能反映工作实际情况,又能使政策落地,对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进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