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

建筑节能设计优秀 后期绿色运营堪忧

2019-09-05 20:21:08

建筑节能设计优秀 后期绿色运营堪忧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近日对全市首批60幢应用可再生能源的示范建筑开展了节能环保“期中测验”――评估绿色建筑的实际运营效果,结果却出人意料――几乎所有“答卷”都让人不满意:绿色技术“纸上画”、绿色应用“墙上挂”、绿色节能难长效。
    专家纷纷指出:绿色建筑前期设计犹如“技术选秀”,具体应用忽略使用者习惯,后期绿色运营维护更几乎为零,这直接导致一些项目沦为新技术的低效堆砌。
    忽视本地实际情况节能设计有“硬伤”
    建筑节能,是全社会节能减排的核心环节之一。绿色建筑可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而节地、节水、节材也间接实现了节能,我国绿色建筑正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15年末,全国20%的城镇新建建筑须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杨建荣博士给出最新数据,目前全国已公示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的建筑项目)1025个,其中上海86个,名列前茅。
    不过,这些建造设计之初已经获得绿色设计标识的建筑,运营一年后只有不到10%能继续获得“节能勋章”――绿色运营标识。绝大部分项目的“绿色荣誉”只是停留在图纸上和竣工之初,用上一段时间后出现各种“水土不服”。例如,上海一幢办公楼在绿色设计之初,简单照搬了德国高标准围炉结构节能设计,保温性能和气密性很好,却没有充分考虑到本地滨江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某些特定季节自然风充足,室内温度过高而室外温度适宜时,通过开窗就能快速排出热量。结果,整幢大楼几乎开不了窗,全靠恒温恒湿的空调系统来调温,不仅先期绿色技术成本投入高,后期用能成本也高。
    再比如,上海市一幢“绿色老年公寓”,每栋楼都装上了太阳能热水系统,集中集热储热,集热器和水箱均放置于屋顶,恒温循环,燃气辅助加热,保证打开水龙头就有温度适宜的热水流出来。投入实际使用后,绿色节能技术却几乎全部失效。因为,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使用热水量很小,甚至一些老人洗澡时会去公共浴室。辅助热源、循环泵很多时候都在空转,即使每吨15元的热水费用,仍然抵不过飙升的单位能耗成本。
    未必都要“高大上”精巧设计事半功倍
    没有一项节能技术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绿色建筑技术不是越新越好,越贵越好。关注末端使用的真正需求,充分考虑建筑用途和使用者的生活习惯,绿色建筑的技术才能“打动人”。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技术中心主任田炜指出,一些建筑项目为了绿色而绿色,积极采用各种节能设备,消极关注技术的使用环境,节能建筑很可能变成耗能大户。例如,我国一个机场建筑设计中,采用国际上相当先进的溶液除湿系统来节能降耗。这套高端设备要求也高:盘管末端干湿分离,运行环境需封闭。机场正式运行后,熙攘的人流使整个环境处于开放状态,大大降低除湿系统的运行效率,不得不又加配常规空调系统。
    其实,设计者稍动脑筋,运用常识设想一下机场的真实环境,很容易找到经济又实用的节能方式:航站楼陆侧即办票大厅,也是送行处,人流量很大,空间高敞,要求有良好的通风与采光,还得避免眩光方便人们寻找各种标识。在建筑设计上,只要室外条件允许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避免全封闭的恒温设计,减少空调能耗;设计良好的自然采光,以减少照明能耗。相反,在航空楼空侧即乘客主要停留的候机空间,要有良好的空气质量、适宜的温度湿度、明亮开阔的视野,避免飞机起落的强噪音干扰。在建筑设计上,就不能采用自然通风解决热舒适问题,可以安装比较先进的恒温循环设备等。
    而且,不同功能的建筑使用要求不同,采用的节能技术自然也不同,有时候一个低技术的精巧设计,就会事半功倍。以本市两座商场建筑汇金广场、飞洲国际为例,统计显示照明都占商场建筑总能耗的一半,这与一般办公楼不到20%的照明耗能完全不同。“因此,可通过节能灯具、智能分时控制及优化设计照明供电系统等技术,降低能耗。”在田炜眼中,只要与终端用能模式匹配,就算不那么“高新”的绿色技术,同样是上佳选择,“在中小学教室的绿色节能设计中,纵向分区控制,也就是靠窗一排、当中几排、靠门一排的灯各自有一个开关控制,就可节省2/3的照明能耗。”

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