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3年的53.7%,年均增长约1个百分点。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规模之大和速度之快是史无前例的,但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为此,中央政府首次颁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表明新型城镇化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为新型城镇化?
可持续发展是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本质区别。传统城镇化的根本问题是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城镇化没有支付应有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
无论是城乡二元结构还是城市中的二元结构,其本质就是经济增长没有支付应有的社会成本,从而导致社会公平问题。同样,日益严重的空气、水体和土壤污染,其本质是经济增长没有支付应有的环境成本,即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没有内部化。
“杯子现象”:传统城镇化的形象比喻
一个杯子的世界平均价格是8元,但“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杯子价格是6元。于是,中国制造的杯子就占领了世界市场。其实,中国制造的杯子之所以如此便宜,就是因为没有支付1元的社会成本和1元的环境成本。年复一年,传统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增长所欠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越来越显性化,现在到了不得不支付三十多年累积成本的时候,中国经济增长的换档减速是必然的。
因此,新型城镇化就是要走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sustainable urbanization),其本质就是经济增长必须支付应有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即经济增长的所有外部成本必须内部化,由此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关系。
(1)可持续发展的3E概念:三角模型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内涵为“经济、社会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
(2)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乡规划:棱锥模型
(3)可持续的城市化(Sustainable Urbanization):五维模型
2002年联合国人居署的研究报告《可持续的城市化:沟通环境议程和发展议程》指出“追求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追求可持续的城市化”,提出可持续城市化的五维模型(1+4模型)。通过完善的制度(political)来确保城市发展在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生态(ecological)、形态(physical)维度形成相互协调关系,使之不突破地球的承载能力。
圆形:可持续发展的约束边界(地球的承载能力)
方形:经济、社会、生态、形态维度处于完美的协调状态(理想境界)
四边:政治(制度)建设的统领地位
何为“五位一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位一体”建设框架,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框架。“五位一体”的内涵:以政治(制度)建设为统领,引导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形成相互协调关系,由此才能确保可持续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全面的制度变革。只有创造改革的制度红利,才能带来城镇化的发展红利。
新型城镇化规划的七个基本原则
社会维度:以人为本、公平共享
经济维度:四化同步、统筹城乡
空间维度:优化布局、集约高效
生态维度:生态文明、绿色低碳
文化维度:文化传承、彰显特色
制度维度: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政策维度: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城市群协调发展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重要战略
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要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继续在制度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发挥其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
(摘自唐子来教授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五次市长联席会议所作报告“新型城镇化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