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市场引领房企向“低碳”转型
碳交易市场引领房企向“低碳”转型
随着2013年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陆续启动,中国碳交易元年由此掀起帷幕,运用市场化手段治理污染的步伐也显著加快。这一新局面带动了相关行业和市场的跟进,尤其是在地产市场,有望在新一年引导企业积极转型,推动国内绿色、低碳建筑市场的增长。
多地启动碳交易市场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于2013年11月28日正式开市,首批490家企业完成了核算和第三方核查,可参与交易。这些企业的碳排放量约占北京排放总量的40%。据悉,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我国计划在全国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在北京启 动 碳 交 易 市 场 之 前 , 深 圳 已 于2013年6月18日率先开市,上海也于当年11月26日也启动了碳交易市场。
资料显示,碳交易即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是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市场机制。排放企业的排放量如果小于配额,则可以将多余的碳排放配额出售,获得收益;如果企业排放量超过配额数,则需要在市场上购买配额,为不能达成节能减排目标而支付额外费用。
碳交易市场的开通,以市场手段取代行政手段推动节能减排,将能有效利用市场杠杆调动企业积极性,推动企业主动增强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加快绿色建筑、绿色地产市场的到来。
研究表明,目前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房地产、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减少碳排放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2013年覆盖多地的雾霾天气给社会各界敲响警钟,绿色、低碳发展刻不容缓。因此,地产企业完成碳交易,对带动整个行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房企谋划低碳转型
据了解,市场嗅觉敏锐的房企早已经开始向“低碳”靠拢。位于海淀万柳区域西北三环和四环之间的“中赫?万柳书院”,就是中赫置地当前倾力打造的项目之一。
万柳书院毗邻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皇家园林“颐和园”,项目规划为花园式住宅设计。
中赫置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证住户的舒适和健康,避免甲醛、苯的危害,远离PM 2.5重度污染的影响。该项目采用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L E E D白金级标准使用成熟的技术和机电设备,优化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措施。
在针对污染源的控制上,“所有室内精装修使用的油漆、涂料、粘合剂、地板、合成木材等全部采用环保低挥发性材料,最大程度减少装修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该负责人介绍,“其次,精装修全部完成后,还要求入住前对每个户型强制通风1500余次,相当于全天开窗通风近两年的室内空气质量”。
此外,住户入住后,为了保证室内持续空气质量。万柳书院还制订了多环节分阶段的解决方法。据介绍,“首先是新风过滤,采用高中效静电吸附式过滤器,可对PM 1.0以上的颗粒物去除率在90%以上,保证进入室内的新风质量;其次在空气净化环节,V R V空调室内机设置光催化空气净化器,产生PH I空气净化因子持续保证业主住后的健康环境;此外,还有室内加湿措施,采用PT C陶瓷电热加湿。效率高,运行平稳,无水滴和细菌产生,直接安装在风管内,确保干燥季节的室内湿度”。
据悉,与中赫?万柳书院项目类似,万科、方兴等实力企业也都在进行低碳节能方面的尝试。这种设计理念,已经是一些房企尤其是主打高端产品路线房企的共识。
绿色战略成未来趋势
一位房企负责人表示,当前的房地产调控以及碳交易市场的开启,为房地产行业的绿色战略转型提供了一个机遇。在快速城市化、居民生活改善以及对环境日渐重视的背景下,低碳和绿色必然成为居民更加看重的选择。对房地产企业而言,今后绿色战略将从优选项变为必选项。
在房地产产品的设计开发环节,传统建筑方式由于大量使用砖、水泥等建筑材料,带来严重污染和能源浪费。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乔龙德说,当前我国墙体材料主要有板材、砌块和砖三大类,其中各种烧制砖占比高达70%。乔龙德说,在建筑领域应减少砖的消耗,增加石膏板、硅钙板等板材的使用量。
近年来,我国在地产建筑领域加快了低碳及节能环保产品的示范及推进。据乔龙德分析,相比较而言,板材体质轻、强度高,具备现代社会节能、环保的功能,且在抗震方面性能好,“如果板材的使用量能达到目前砖的水平,建筑材料向现代社会的功能调整就成功了。”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宋晔皓也认为,现代社会房屋对节能、环保、减灾等功能要求越来越高,房屋用材、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引人关注。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持续走向深入的情况下,“必须突出现代科技成果,不能再秦砖汉瓦了。”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