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

《2020上海市BIM发展报告》深度解读(三):BIM在保障房项目中的应用

2020-08-17 16:03:13


在《本市保障性住房项目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施要点的通知》(沪建建管[2016]1124号)文件中,规定符合条件的保障房项目在前期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构件预制阶段应用BIM技术,主要包括:方案设计(应用项为:建筑性能模拟分析、设计方案比选);初步设计(应用项为:建筑结构专业模型构建、建筑结构平立剖面检查);施工图设计(应用项为:各专业模型构建、冲突检测及三维管线综合、竖向净空优化);构件预制(应用项为:预制件构件深化建模、预制构件的碰撞检查)等。

针对实施BIM技术应用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单位在实施前可自行组织或委托BIM推广中心等机构组织专家对BIM应用方案进行评审。而在验收完成阶段,建设单位可向上海BIM推广中心申请组织专家验收,达到应用要求的,由上海BIM推广中心出具《上海市保障性住房项目BIM技术应用验收合格意见书》。建设单位可凭该《意见书》在项目回购中计入工程成本。

按照上海构筑“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的要求,保障性住房包括共有产权保障房、征收安置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 2019年市属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约3.5万套(约283.7 万平方米),其中共有产权保障住房项目约 1.5万套(约113.6 万平方米)、征收安置住房项目约 2万套(约170.1万平方米)。

据统计,截至目前本市共有40个保障性住房项目运用BIM技术,其中市属26个,区属14个,均已完成BIM技术运用设计方案评审,主要集中在设计和施工准备、施工、构件等四个阶段。加强对应用BIM技术的保障性住房项目过程中的督查力度,及时发现项目问题,对于不完善的地方要求其过程中立即整改;同时,要加大BIM技术与装配式技术、绿色建筑等新技术的有效结合;对保障性住房项目来说BIM技术是一个全新的技术,相关建设单位对BIM技术的重要性认识还有差距,项目管理中的参建单位协作不强,BIM技术运用发挥效益还不明显,应加大BIM技术在项目中的正向设计和管理制度,让BIM技术真正的起到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等积极作用,督促行业健康发展。 


《2020上海市BIM发展报告》深度解读(三):BIM在保障房项目中的应用

《2020上海市BIM发展报告》深度解读(三):BIM在保障房项目中的应用

图 康航基地C-04-01地块动迁安置房项目 基于BIM平台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

《2020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与发展报告》及其附录请至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官网www.shgbc.org下载(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上海BIM推广中心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石门二路258号12楼    

电话:021-64687112  

传真:021-6468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