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

【BIM论坛-企业风采】以科技之“钥”开启转型之“门”——上海建工一建集团高质量发展透视

2024-09-12 09:43:54

从东方明珠到上海中心大厦,标志性建筑彰显着上海建工一建集团(以下简称一建集团)建设者们“事不避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奋斗者精神。当城市加快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一建集团紧随步伐,将服务国家战略、城市发展和自身成长结合,积极推动科技转型,开启企业转型发展之路。

追溯过往,“一建集团早在‘十三五’期间就提出了转型升级方向,拥有一大批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自主核心技术,多次刷新中国乃至世界工程建设新纪录。”一建集团总工程师朱毅敏表示。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作为中国建筑行业的国家队,一建集团始终坚持 “勇攀第一”的核心价值观,聚焦重大工程建设,在多个领域利用先进装备锻造一项项关键技术,立足科创,目前已形成“设计、建造、管理、运营”全链条建筑服务生态圈,2023年合约额突破570亿元。

勇攀第一:核心技术奠定行业领先地位

2024年是一建集团创立71周年。71年来,一批批镌刻着时代印记的超级工程,在全面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拔地而起,也打造了一建集团卓越品牌。

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超高层建筑技术,是一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得益于数十年的持续积淀。

1955年,由一建集团主持建设的中苏友好大厦(现名上海展览中心)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建设者们采取先进的箱形基础施工技术和进度管理,创下若干“全国第一”。30年后,一建集团以上海商城项目刷新上海城市天际线,为我国早期高层施工技术发展作出贡献。


陆家嘴超高层建筑群


如今,一建集团聚焦超高层建筑建造的数字化、工业化、智能化建造技术与装备等领域,以实现安全、高效、绿色和智能为目标导向,不断深耕施工技术,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在宁波中心大厦和徐家汇中心等超高层地标工程中,一建集团不断迭代升级钢平台体系,研发形成新一代大型塔机与液压爬升整体钢平台模架的一体化集成技术,在持续勇攀建筑高度的历程中,一建集团超高层建造技术不断开拓创新,研发出整体模架体系、大体积混凝土、超高层混凝土泵送、超高大跨门式结构等施工技术,形成了超高层施工成套技术,为国内乃至国际超高层建筑施工提供宝贵经验。在上海中心大厦大底板施工中,一举完成了6万立方米超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筑,并实现超高强度混凝土泵送至620米,刷新了世界纪录。


一建集团自主研发的钢平台模架体系


科技创新不只是攻克一项顶尖技术难题,而是要提高生产效率,赋能传统业务。朱毅敏曾参与上海中心、徐家汇中心的建设,在超高层建造领域具备丰富经验。在他看来,这两栋超高层建筑最能反映中国的超高层建造技术水平。

据介绍,正在建造的徐家汇中心不仅突破了浦西高度,也颠覆了许多传统认知。徐家汇中心370米高的B座办公楼,其基坑面积占地近6万平方米,开挖底板最深达地下37.5米,相当于12层楼的高度。基坑面积和深度均刷新上海地下室内空间建设纪录,在上海超高层建筑的基坑施工中堪称“超深、超难、超快”,多项施工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奠定一建集团行业领先地位。据统计,在超高层项目建设领域,一建集团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5项,国家级工法16项,詹天佑奖13项,鲁班奖38项。目前一建集团已建成或在建的300米以上超高层项目18项,其中400米以上超高层项目8项,均为城市地标性精品工程。上海中心大厦为中华第一高楼、世界第二高楼,在建的北外滩91号街坊项目为上海浦西第一高楼。

科技引领,品质为先,一建集团凭借上海世茂国际广场、上海恒隆广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杨浦大桥、东海大桥、卢浦大桥等几十余项工程斩获国家优质工程奖金(银)质奖、鲁班奖、詹天佑奖、市政金奖、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和上海市白玉兰奖等,成为上海市建筑施工企业中获工程奖级别最高、种类最多的企业。

转型升级:打造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

打破传统产业路径,助力产业链转型升级。一建集团在持续做强做优做大主业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兴业务,以谋求新的成长空间。

自“十四五”以来,一建集团新兴业务均实现较快增长,其中城市更新、市政工程领域新签合同额均超100亿元,建筑节能与智慧运维领域新签合同额近10亿元。其背后,有一批与之相对应的新兴业务领域的研发平台,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一建集团成立安装工程公司、装饰工程公司、材料工程公司、机械工程公司、劳务公司等专业单位,持续扩展业务范围,形成了专业齐全、人才齐备的产业布局,从一家建筑施工企业转型成为总承包企业,是国内首批获得建筑业特级总承包资质、上海市第一批工程总承包试点的企业之一。

自2012年集团化改制以来,一建集团持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型。集团先后成立建筑设计院和工程研究院,培养了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并发展了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EPC建造技术,在南岛会议中心、四川交子公园、深圳会展中心等多个项目中提供EPC服务。

在超低能耗建筑板块,一建集团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建筑政策。“我们在芜湖建筑科技产业园进行了体型优化、被动式节能和高效能源管理等技术创新,建成了安徽面积最大的超低能耗建筑群,推动了当地绿色建筑的发展。”朱毅敏说。在智慧建造领域,一建集团深度融合当前最新的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围绕智慧设计、智慧装备、智慧施工和智慧运维等方向持续研发,积极培育智慧建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2020年底,结合行业发展形势,一建集团成立市政工程公司、城市更新工程公司和建筑节能与智慧运维工程公司,继续加大转型发展力度。通过深耕新兴领域,大力拓展企业核心业务范围,为新常态下企业高速发展增添新动能。近年来先后承建了轨道交通18号线、龙东大道、昆阳雨水泵站、雷士德工学院修缮、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修缮、张园综合改造、西郊百联购物广场改造等一批新业态重点项目。

近年来,一建集团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两化融合、碳管理体系的构建,形成“七标六体系”的贯标体系,在“一体化制度”中将新型体系要求予以融合。2022年一建集团成为全国建筑业首家通过EATNS碳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同时也是地方性施工企业首家两化融合AAA级企业,2023年一建集团继续在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转型和服务商转型上探索,获得了施工行业首家“碳管理体系示范单位”和“建设行业碳管理服务促进中心”的荣誉。2023年9月,一建集团服务促进中心为临港大飞机园完成“新建建筑碳足迹评价”。同时,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也引用一建集团的企业标准作为绿色施工Ⅰ类项目的评审依据。通过业内领先的管理体系建设,一建集团不断夯实自身管理基础,提升项目管控水平,让企业发展转型蹄疾步稳。


国内首家通过ETANS认证的建筑施工企业


拓展全国市场:打造区域一体化战略国家队

2023年4月,拥有超高层建造关键技术的一建集团承建的宁波中心项目顺利实现结构封顶,其建筑高度达到409米,为浙江“第一高楼”。2024年5月,高450米的东莞华润置地中心顺利完成大底板浇筑。

近年来,类似案例数不胜数。以建工集团“三全战略”为引领,以世界最大门式结构——苏州东方之门和600米高的世界第三高塔——“广州塔”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标志性项目为代表,一建集团凭借“高、大、深、难”项目核心施工技术打造核心名片,让“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战略加速落地。

在走向全国的过程中,一建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川渝双城经济圈、大湾区一体化等国家发展战略,在成都、重庆、云南、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合肥、珠海、深圳等地取得业绩突破,成立了11家分公司,逐渐形成了长三角、大西南、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布局。一建集团厚植区域文化,大力引进属地人才,并在澳门、四川、江苏、成都、苏州、芜湖六个省市区成功注册独立法人企业。自十三五以来,一建集团“全国化”市场年合约额平均超百亿元,已经从一家地方企业成长为区域建设的主力军。

在区域市场的开拓中,一建集团时刻秉承建筑施工国家队的身份,发扬“扛红旗、夺金牌、争第一”的精神,坚持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重大、知名工程为主要目标,为多座城市贡献了当地的地标建筑和重点项目。由一建集团施工完成的高301米的苏州东方之门、358米的吴江绿地中心、高349米的昆明恒隆广场等超高层项目,均刷新了所在城市或地区的天际线;另外,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旅客过夜用房、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建造研究院、苏州财富广场、重庆广阳岛国际会议中心、杭州中心、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旅检大楼等为代表的一批属地化知名项目,斩获了包括鲁班奖在内的国家级奖项,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旅客过夜用房


此外,一建集团还注重以党建引领区域发展。自2016年起,先后在南京、成都、合肥等地通过党组织牵线搭桥,与当地市委、区委组织部对接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将企业基层党组织纳入属地管理,形成“一方隶属、两地共管”的党建模式。在党组织发挥龙头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工会工作走深走实,为融入当地,服务当地提供更好的组织保障。通过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不断努力,一建集团在履行国企社会责任方面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令人感动的是,2020年3月,一建集团仅用9天时间,就完成了成都高新区三岔中心卫生院发热门诊的突击建设;2020年7月,在南京、合肥等地,一建集团各项目部发动千人次建设者投入当地抗洪救灾。通过一系列实际行动,使得企业在工程建设之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充分体现国企担当,在实践中发扬和传承了国家队精神。

创新驱动:争当建筑新质生产力领跑者

一建集团始终置身科技创新的最前沿,着力构建具有创新竞争力的科创体系。作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一建集团具有上海市级技术中心、企业开放式专有创新平台等资源,于2014年成立工程研究院,打造了一支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博士、硕士专业研发团队,始终坚持服务工程与科技创新并重的发展宗旨,在一建集团科技创新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建集团工程研究院于2020年起进行了组织架构优化与调整,目前研究院下设绿色建造、超高层技术、智能建造、清水混凝土等多个研究所,其中绿色建造研究所下设地下空间、现代钢结构、城市更新、双碳大数据、市政工程5个研究室。工程研究院围绕建筑施工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的技术发展方向,依托国家级、上海市级、建工集团等各类科研项目,紧密结合集团超高层、深基坑、城市更新等核心业务板块开展技术研发工作,并对智能建造等新兴领域进行深入探索攻坚,以支撑服务工程项目为载体和落脚点,充分整合科技创新优势,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级。

一建集团在项目建设中攻克了一系列工程难题,积极推进绿色化、数字化、工业化、智能化建造发展,并形成大量创新成果。例如,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项目以打造“智慧工地”为目标,成功举办了“智慧工地暨人工智能设备信息化应用观摩大会”,研究基于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智慧建造”,构建集“数据采集、信息记录、数据分析、快速反应”一体的“智慧工地”平台系统。临港南岛会议中心项目采用数字化设计的手段,取得工程设计中“正向设计”的突破,真正意义上实现基于三维BIM模型的设计、深化设计和施工管理全专业整体化设计,提高了工程实施效率,将专业优势提升到了新高度。


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


如今,在建造智慧城市和“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一建集团秉承“Eaas”能源管理服务理念,结合合同能源管理(EMC),打造了主动式智慧运维平台,焕新发展建筑节能运维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通过设计、施工、运维一揽子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同时,建筑机器人的应用也渐入佳境,无论是自主研发的塔机一体化钢平台模架装备体系、电梯井道液压自爬智能筒架、自动灌浆机器人、自动测垂仪、智能管道巡检机器人,还是应用推广的腻子乳胶漆喷涂机器人、混凝土地坪施工机器人、无人驾驶施工电梯、无人值守智能地磅,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复杂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而且还持续推动着智能建造技术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一建集团布局企业管理、生产运营、数智建造、绿色低碳建造各领域,聚焦数字低碳技术、数字低碳施工和数字低碳管理三个能力单元建设。通过体系赋能,2年来,完成重点课题《建筑工程建造过程碳排放核算研究》,形成双碳专利技术3项,建立企业标准的低碳技术20项,其中“基于施工阶段能耗控制的低碳施工技术”4项;“基于建筑产品碳足迹控制的低碳总承包管控技术”11项;“基于建筑价值链碳排放控制的低碳施工技术”5项。首创新建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低碳建造“菜单式的解决方案”。

一路走来,一建集团秉持建工集团“和谐为本,追求卓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不断实现创新性发展。全面助力推动建筑行业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以科技为导向,成为行业打造新质生产力的践行者与领路人。

六创上海城市建设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