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奖项目
项目名称
上海市同济医院甘泉楼及门急诊楼
项目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新村路389号
建筑面积
总建筑面积28427.32㎡,其中甘泉楼装修面积22639.3 ㎡,
门急诊楼装修面积5788.02㎡。
建筑功能
医疗
项目现状
2023年7月开始施工,2025年3月竣工后开始运行至今
建设单位
上海市同济医院
代管单位
上海申康卫生基建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为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目标,探索城市有机更新中的实施路径、推进方式和资源利用机制,研究本市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更新改造中的适用技术,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开展了“2024年度上海市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更新改造评定”工作。经评审,共评选出了20个优秀项目,其中铂金奖项目2个,金奖项目13个,银奖项目5个。在6月24日召开的“2025上海绿色建筑国际论坛上”举行了“2024年度上海市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更新改造评定”颁证仪式。
江欢成院士为金奖项目颁奖
项目概况
上海市同济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甘泉楼地上十一层,地下一层(地下室不在本次装修范围内),装修面积22639.3平方米;门急诊楼装修面积5788.02平方米。
甘泉楼及门急诊楼建于20世纪90年代,使用至今已达30余年,随着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医院现有医疗硬件资源已面临用房面积不足,诊疗环境不佳,配套条件不够等问题,故通过本项目建设改造,缓解医院医疗空间不足的痛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因此综合应用各种高新技术,对甘泉楼及门急诊楼的功能布局及交通流线进行调整,装饰装修改造标准参照医院新建病房楼,同时根据智慧医院的建设标准,进行智慧化建设。
改造范围: 1、甘泉楼及门急诊楼局部加固,以保证其结构安全。 2、甘泉楼及门急诊楼整体装饰装修。3、甘泉楼及门急诊楼外墙修缮,采用新型的保温一体板材料及工艺装饰外立面,并拆除更换外门窗,屋面保温防水层等。 4、大型医疗设备屏蔽工程类的更新。 5、其他机电系统改造。
定位目标
上海市同济医院,综合应用各种高新技术,对甘泉楼及门急诊楼的功能布局及交通流线进行调整,装饰装修改造标准参照医院新建病房楼,同时根据智慧医院的建设标准,进行智慧化建设。通过本项目建设改造,缓解医院医疗空间不足的痛点,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疗诊断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保障能力。本项目装修改造旨在提升医院的诊疗环境和节能降碳水平,改善就医现状。
医院作为公共健康服务载体,在保障优质诊疗服务的基础上,也需践行绿色节能运营理念,构建环境友好型医疗空间,兼具经济性、生态性与社会示范价值,实现医院建筑的绿色化升级。
项目特色
上海市同济医院项目,积极践行以“绿色节能”为核心,融合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健康舒适等多种设计理念,系统性的集成了14项可持续技术策略: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升
本项目在既有建筑装饰装修改造时,同期进行建筑外门窗节能改造。采用上悬铝合金窗6mm无色玻璃+0.05mm(S7020)节能安全膜+12A+6mmlow-e玻璃(断桥铝窗框),整窗传热系数k值为2.08W/(㎡.K);满足公共建筑对门窗中空玻璃空气层厚度要求。
健康宜居
采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环保建材和涂料,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采用改善天然采光的措施。拆除部份病房封闭阳台的窗户,改为开敞阳台,增强室内自然采光。选择防眩光、无频闪的照明设备,营造舒适的光环境。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设置不同的照明模式。
在候诊区设置舒适的座椅、饮水机、充电设备等,方便患者使用。在墙面、地面、台面等区域使用抗菌涂料、抗菌瓷砖等材料,抑制细菌滋生。
本次装饰装修改造过程中,除卫生间及浴室采用防滑地砖以外,还对建筑出入口及平台、公共走廊、电梯门厅等部位的防滑措施进行了升级改造。
节水循环冷却水系统
采用新型横流式冷却塔替代原有传统冷却塔的循环冷却系统,达到最大目标的节水效果。冷却塔设置在空气流通良好,不受污浊气体影响的场所。优化控制冷却塔飘水、排污和溢水等耗水量的措施。机械通风冷却塔的飘水率≤0.005%。
高能效冷热源机组
本项目制冷机组采用了美的高效变频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实现全负荷段高效变频供冷,与传统冷水机组相比,磁悬浮冷水机组制冷量调节范围更广,在部分负荷下运行性能好,机组COP更高,能够使整个空调系统更加节能。所用冷水机组能效超过GB19577-2024国标《热泵和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一级能效水平。
末端调节
本项目在装修改造过程中,同期配套或完善末端调节设施。并根据房间、区域的功能和所采用的系统形式,合理设置可现场独立调节的热环境调节装置,可独立启停的主要功能房间数量比例达到90%。空调末端进行了改造。末端多联机室内机可调节。
高效循环水系统
冷冻水泵、冷却水泵采用变频调节运行,配合自控的温压双控控制策略,能够使得水泵运行频率根据末端用冷量大小自适应调节,在保证末端用冷的同时节省水泵输配能耗。同时水泵运行频率根据管路压力进行保护性控制,使得主机水流量不低于其最低流量需求,保证主机的稳定供冷。
针对输配系统,空调冷冻水供回水采用大温差、低流量设计,可有效减少水泵与管路的初投资,降低输配系统能耗;制冷机房内管路连接形式也进行了优化,并通过采用低阻力阀件等措施降低管路阻力。
室内空气净化
本项目提升完善室内空气净化措施。各空调新风机组内搭载静电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并设置G4、F8二级过滤,达到建筑室内空气净化的目的。室内空气净化措施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 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降低人体致病风险。
高效照明灯具系统
照明光源均采用LED节能光源。敞开式灯具效率不低于0.75%、筒灯效率不低于0.55%,其他灯具效率不低于0.65%。选用 LED 照明产品的光输出波形的波动深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LED室内照明用技术要求》GB/T 31831 的规定。
机电系统群控系统
本项目在装修改造时,同期配套完善了能耗分项计量。1、能耗分项计量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 08-107、《公共建筑用能监测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GJ 08-2068的规定。2、照明插座、空调、动力、特殊用电等各部分能耗分项计量。对水、电力、燃气、燃油、外供热源、外供冷源、可再生能源及其他用能类型进行分类能耗计量。
本项目同期加装或完善机电系统智能群控系统。设置了BA系统。
建筑信息模型(BIM)
通过BIM 技术在本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造价、进度、质量与安全四大控制。在施工阶段应用BIM三维可视化优势,BIM技术可以进行施工模拟和冲突检测,优化施工流程,减少因施工不当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影响。同时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BIM进行设计方案比选、漫游模拟等工作,实现快速决策,保证预计工期目标的顺利实现,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建筑调试系统
更新改造时,所使用的空调可通过面板进行风量、温度等调节,通过BA集成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对制冷、制热、湿度等功能进行设置,该系统可以智能化调节,满足业主对舒适、安全、高效运行和控制的要求。故本次建筑改造后满足建筑调适的标准。
建筑能耗在线监测
本项目设置了建筑能耗在线监测系统,通过能耗管理云平台通过对用户(需求侧)端能源流向情况进行细分和统计,以直观的数据和图表向管理人员或决策层展示各分项能耗的使用消耗情况及重点设备系统的能效,便于找出高耗能点,为用户进一步节能改造或设备升级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经济模型支撑。
高效制冷机房
本项目对机房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都作了优化设计,采用一机一泵连接形式,通过优化管路设计及采用低阻力阀件降低了管路水阻,减少了水泵的输配能耗,主机选用了美的自主研发的鲲禹磁悬浮变频离心机组,机组能效超国家一级能效标准。
同时搭载了高效机房多智能体分布式节能控制系统对暖通设备进行智能化,配备了多智能体指挥官及多个一体机模组和冷却塔模组,并搭载了与之相匹配的多智能体分布式控制系统节能控制算法,通过智能控温、智能启停、智能控载、智能寻优及智能联动等算法实现了室内空调区域不同负冷荷需求下的系统自适应寻优控制,在保证室内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体验的同时,降低设备系统的能耗,达到更节能的效果。
低碳高效
应用了美的自研多智能体分布式控制系统节能控制算法,针对高效一体机模组与高效冷却塔模组开发了通用化标准模组控制算法,针对高效机房系统开发了指挥官协调控制算法,基于零代码图形化编程技术对算法进行模块化封装,实现了各模组的独立控制,提高了空调系统运行稳定性和运行能效,实现了良好的节能效果,制冷机房能效>5.0,对比传统机房能效为3.5的机房,节能率>30%。
搭建了医院智慧运维指挥舱,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引擎,建立了医院多系统多维度态势诊断模型,实现了系统数据监测和主动运维预警,提高了运维管理效率。
实施效果及效益
通过本项目建设改造,缓解医院医疗空间不足的痛点,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疗诊断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保障能力。本项目装修改造旨在提升医院的诊疗环境和节能降碳水平,改善就医现状。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改善就医环境:通过装修改造,医院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更新和提升,使得医院环境更加现代化、舒适,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就医体验。这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
(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装修改造后的大楼整合了多项医技服务,如门诊、放射、病房等,使得医疗服务流程更加高效,减少了患者和家属的等待时间。
(3) 增强医院竞争力:通过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医院能够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医。这有助于提高医院的市场份额,增加经济效益。
(4) 保障医院安全:装修改造中对老旧设施进行了更新,确保了医院运行的安全性,减少了可能的安全隐患,保障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5) 经济效益:通过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医院能够吸引更多的患者,增加门诊量和住院量,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收入。同时,医院通过合理控制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6) 节能减碳:本次改造,提升了屋面、外窗的热工性能,更新了更高效的暖通空调冷热源机组,高效的LED节能照明灯具等。为后续建筑运行能耗的降低打下了基础。
(7) 同类项目的可操作性和示范性:目前上海市较多医院原先的病房楼使用年限均已较长久。同济医院甘泉楼及门急诊楼无论从建筑体量及建筑高度、装修改造的完整性、边运行边施工的复杂性、节能低碳减排的先进性等各方面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具有可操作性及示范性的意义。
(8) 社会效应:在达标相关规范的节能低碳情况下,极大提升了医院的诊疗环境和节能降碳水平,施工过程对环境污染小,节能环保,并且提高了建筑安全性能。使得就医环境更加现代化、舒适,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
END